【新时代文明】用爱指引回家路 ——“安徽好人”、淮北阳光精神病医院院长王博的爱心故事 -4188云顶集团

【新时代文明】用爱指引回家路 ——“安徽好人”、淮北阳光精神病医院院长王博的爱心故事

2023-07-11 09:06:37    淮北新闻网

阅读是王博多年的爱好

“喂,喂,你那边信号不太好,稍等一下我给你打过去。”5月18日一大早,刚刚来到医院办公室的王博还没来及喝口水,就拿起了电话开始了他的“寻亲之旅”。

“这次是准备去趟宁夏银川,一个病人的老家应该是在那里,我要亲自跑一趟。”放下电话,王博就一头扎进工作室翻阅资料,查找关于病人信息的“蛛丝马迹”。

离家多年的耄耋老人重返故土,从小走失的儿郎又见爹娘,负气出走的家人失而复得,被拐失联的夫妻再续前缘……

通过王博的不懈努力,为1600多人找到了家。数十年如一日,他用爱与责任走出了一条成绩斐然的公益之路。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身边好人”,感受属于他的好人故事。


一套工作法六步化神奇

微信,是当下人们互相联系的常用通信软件。打开王博的微信,头像就是“淮北阳光寻亲工作室”,翻开他的通信好友,627个联系人中,500个以上是和寻亲这项工作有关的人员。

自2011年,王博响应精神障碍及智力障碍流浪走失人员救助寻亲服务民心工程的号召,开始了助力寻亲之路。2017年成立了阳光寻亲工作室,随着影响不断扩大,全国30多家救助机构慕名前来委托寻亲,王博和他的团队已为1600多人找到了家。

王博,体格高大,身形健硕。嘴角时常挂着笑容,黝黑的脸堂上挂起一幅厚厚的近视眼镜,这让他北方朴实的汉子形象倒有些与众不同。

采访王博时,他很忙碌,没有完整的一段时间能够接收记者的采访;见到王博时,他又很“清闲”,作为一个医院的管理者,他的精力更多是放在和医院发展无关的“阳光寻亲”上。

“他开的是精神病医院,天天不管医院管寻亲,我看他是该去看看医生了。”提到王博的“寻亲之路”,他的爱人张燕半开玩笑半气恼的说道。

为了开展寻亲,王博选出医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医护人员做为工作室成员,密切关注流浪乞讨受助患者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记录患者说的话,在患者头脑清醒的短暂时间,耐心询问进行启发,选取有价值的话记录,然后就像专家会诊一样随时召集大家进行琢磨分析,反复进行排查论证,为他们找家,加班加点已成为常态。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不懈努力,一个又一个无户籍受助人员找到了家人!成功的消息传来,王博和寻亲工作室的每位成员激动得欢呼雀跃,比病人自己还高兴,渐渐地,他们喜欢上了救助寻亲,爱上了“这群不回家的人”。

在王博的办公室里,放着一摞摞厚厚的寻亲笔记,有的歪歪扭扭记录着不同受助人员书写的“天书”信息,有的密密麻麻罗列着不同人员的寻亲方案,有的是与全国各地不同机构、不同人员联系的地址和电话号码,每一个数字和笔迹,都是一场实实在在、倾尽全力的思索和找寻,都是一次次跨越千山万水的等待与团聚。

因实地走访的需要,他与团队同事一起顶风冒雪、跋山涉水,十年间行程数万公里,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的乡村角落。

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王博和他的志愿者团队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六步”工作方法:确定一个“回家”的目标,查询“地址及人员”二类信息,创造沟通问询“节点、时机、侧重点”三个条件,用好“各种地图、新华字典、翻译软件、百度文库”四种工具,采取“心理疏导、生活轨迹回忆查询、引导书写、口音辨析、方言识别”五种方法;通过“救助协查、群众协助、爱心接力、互帮互助、实地走访、警民联动”六项措施,围绕受助人员最为熟悉的地址、最想回归的地方、最想见到的亲人,印证和缩小各类信息范围,经过综合研判最终确定可能存在的身份及家庭信息,寻亲圆梦。

寻亲率高达75%,最短寻亲时间8个小时,最小寻亲年龄7岁,最大寻亲年龄83岁,最纠结的信息核实辗转5省8市,最复杂的个案耗时68个工作日,单例多部门多机构连接沟通最多9个,最漫长的回家之路47年……

正是这套行之有效的“六步寻亲工作法”,让王博实现了一个个助人寻亲,让爱回家的梦想,用自己的真情和汗水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团圆的故事。


一心要寻亲三破迷踪案

寻亲之路,艰苦而漫长。寻人的过程,也是探究真相的过程。就是一次次的寻亲中,王博还发现了线索,顺藤摸瓜、刨根问底,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让犯罪分子无处可逃,让正义之光洒满人间。

2021年年初,北方的天空十分寒冷,飘落的雪花凝结成冰。然而,一则从安徽淮北传来的消息,却融化了河南省周口郸城县公安局那块多年积案的“寒冰”,一起25年的命案积案就此告破,最终将犯罪嫌疑人王某成功抓获。

时间回拨到1996年8月20日,郸城县宜路镇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件,受害人王某丽惨死在犯罪嫌疑人王某家中。犯罪嫌疑人王某潜逃,不知去向。经查,被害人王某丽与犯罪嫌疑人王某的妻子系闺蜜,当年被害人王某丽刚高中毕业考上了某医科大学,王某的妻子当时也刚当上教师,本应幸福美满的两个家庭却因犯罪嫌疑人王某毁于一旦。

案发前,王某因家庭矛盾感情不和正与其妻子闹离婚,在其妻子离家后,王某又以开学在即请王某丽帮忙为妻子写教案为由,将王某丽骗至家中意欲不轨。遭到王某丽极力反抗后,王某恼羞成怒将王某丽杀害并用棉被遮盖,紧锁大门后畏罪潜逃。

多年来,公安部门多次抓捕未果,案件一度陷入僵局,加之当时条件有限,仅有的一张照片还是犯罪嫌疑人王某15岁时的一寸证件照,警方将王某上网追逃并在全国发布协查通告,印发大量悬赏通告通缉犯罪嫌疑人王某。

时隔25年,王某伪装精神障碍以流浪人员身份被救助站救助,并送到阳光精神病医院治疗寻亲。王博协助警方确定该男子就是在逃25年命案的嫌疑人王某。历时二十五个春秋,杀人凶手终落网。

王某归案后,王某丽年迈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喜极而泣,他们压在心中多年的石头也总算可以放下。

2015年2月17日,烈山区古饶镇草庙村有群众报警称这有一名流浪乞讨女子,随后古饶派出所护送到市救助站,因疑似精神障碍送入淮北阳光精神病医院。

入院时,该流浪女子不停哭泣,不愿讲述其家庭个人信息,回避医护人员问话。期间数次问询个人信息和流浪原因,只是哭泣,拒绝回答。

时间来到2016年5月初,该女子突然提出想孩子,好几年没见到儿子了,问能不能让儿子来看看她,说话时泪流满面。

王博抓住机会,引导得知她的儿子上学地址及姓名。随后,王博把信息报给市救助站,请求派出所核实身份信息。一核实,发现此人是网上通缉在逃人员,多年前因为一起刑事案件在逃。经过努力,该女子移交给项城市刑警大队。至此,王博再破一案。

由于寻亲,王博在业界已经有了名气。2018年5月8日,商丘市救助站慕名将一名流浪女子送入淮北阳光精神病医院治疗寻亲。入院后,该女子少言寡语,独处一隅,不与人交流,偶尔会喃喃自语。

“我问她家庭情况时,紧张害怕,具体乡镇村庄讲不清。”王博告诉记者。一天,护理人员让她帮忙收晾晒好的床单,与她共同扯平床单叠放时,她说在家也帮妈妈干这活,工作人员借机问她家里有啥亲人,家在哪里。她顺口说出家在某大队,很想回家。

经寻亲工作室根据口音分析,百度地图查找,在许昌市建安区椹涧镇找到疑似谐音该村。

后经与许昌市救助站核查,得知她十几年前在新乡市女子监狱服刑,服刑期间趁机逃跑。经多方辗转,最后移交给了新乡市女子监狱,这已经是王博在寻亲路上的第三次“破案”。“我也没想到会这样,上学时我对几何特别爱好,喜欢推理,探究真相,这或许对我有很大的启发。”王博说道。


一辆出租车五做救命人

因为寻亲,王博获评“淮北好人”“安徽好人”。走进王博,记者发现,这颗爱的“种子”,其实早已深埋在他的内心。

王博在家里排行老五,老实的父母大字不识两个,却信奉“读书”这条准则。

“俺娘说,读书是以后的唯一出路,就是砸锅卖铁都得读。”自此,王博的大姐考上了粮校、二姐考上了卫校、大哥二哥都读了研,他耳濡目染、谨遵家训考进了合工大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才工作一年就选择了自主创业路。

“那时候太年轻气盛,想法太天真。”回想往事,王博淡然说道。自己砸了自己的“铁饭碗”,回到家的王博,挨了一记老娘一辈子都没舍得打他的巴掌。

生活虽然不易,但日子还得继续。消沉一段时间的王博,用手里仅剩的钱来到驾校学起了车。后又问二姐借了3万块买了辆出租车,干起了风餐露宿的营生。

而就是用这辆出租车,王博做了五次救命人。

1996年秋,王博驾车路过淮北市人民路与南湖路交叉口。跑了一天车的他,准备收车回去休息。突然,一道剧烈的摩擦声传来。从后视镜往后看去,是一辆摩托车摔倒在地。王博迅速把车倒来,把人抱起来塞到后座,一路朝矿工医院驶去。到了医院,他把一天跑的车费都垫付了急诊医药费后,悄然离开。

1997年中秋节,王博驱车至原濉溪县影剧院门口。家庭聚餐过后,小伙子送一对夫妻乘车。当他的车启动没走三十米,就听到“哐当”一声。

刹住车的王博和后排夫妻俩对视了一下眼神都意识到大事不妙。果然,那个小伙子被另一辆车撞飞在地。后排夫妻俩赶紧跑到小伙子跟前,现场无法言说。喊来小伙子在附近就餐的家人,全部嚎啕大哭。

一场欢乐宴,要作生离别?小伙子的妻子跪在地上喊来往的车辆救救他,行人纷纷避之。“我当时本想开车去追那辆撞人逃逸的车,看到没人去帮他们,我就把他抱上车,送到了县医院。”

忙活完已是夜晚,小伙子一家人只顾悲伤,车费也没给王博。走出医院门口,看到后座上面全是血水,同行还送来了几句嘲讽。“我没觉得后悔,能帮到别人,救他—命就值得了。”王博说道。

之后,王博还遇到过雨夜工地工人被砸伤、路人小孩突发疾病、回乡老人路边骤然晕厥。每一次都惊心动魄,每一件都历历在目,每一回都义无反顾。直到记者采访,这些往事才重新被王博在记忆的海洋里打捞。这是一种骨子里的正义与善良,如同一颗颗小小的种子,深埋于大地,慢慢破土结出后来的“阳光寻亲”之花。


记者手记:

致力于精神卫生事业二十载,奉献于寻亲追求十余年,王博实现了一个公益人最质朴最真诚的价值追寻,展现了一个安徽好人最感人最坚守的助人为乐精神。时至今日,淮北阳光精神病医院在王博的带领下,因为出色的业务技巧,无私的救助情怀,已经成为各地救助机构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治疗寻亲的首选。

回顾他的寻亲踪迹,从内蒙古草原到云贵大山,由四川盆地到河西走廊,驶过白雪皑皑的东北沃土,翻过黄土大地的陕北高原,蜿蜒全国十几万公里,南征北战落脚百余座地市。跋山涉水、栉风沐雨,感人至深、触动内心的故事不胜枚举。

一辆出租车,五做救命人。一套工作法,六步化神奇。一心要寻亲,三破迷踪案。这些时间长河中的感人碎片,这些团圆画面背后令人动容的故事,无不勾勒出王博舍己为人的付出和倾尽全力的大爱。

如今,伴随着千百个回家的脚步,这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从淮北这座文明之城传递给了社会大众,传向四面八方。王博和他的团队这样大爱无疆的星星之火,必将燃起公益事业势可燎原的崭新希望。


记者 邹晨光 陈万垒
摄影记者 冯树风
视频新闻
4188云顶集团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旧版云顶国际yd222登录入口的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