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喜事要节俭,不要攀比大操办”“矛盾纠纷要协商,不要一时图逞强”……在我市一些农村广场上,时常能看到这样的村规民约。这些村规民约将村民反映比较强烈、要求相对迫切、思想认识统一的事情,通过村规民约规范起来,以解决村里存在的普遍问题。因为大部分条文的要求都是村民日常关注的内容,村民多能自觉遵守。
乡村文化的发展和振兴,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振村民精气神,引导农民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促进新时代农村良好新风尚的形成。而这背后,离不开乡村人才的支撑。因为,人才振兴是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有力保障。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突破口。那么如何实现人才振兴,笔者以为,要紧盯乡村发展需求,以识才的慧眼、聚才的良方、用才的胆识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识才聚才要有良方,要着力吸引本地人才返乡,有序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乡、产业带头人回乡、外出务工能人返乡、企业家入乡,吸引人才、技术、资金、项目在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吸引人才上,要打好“亲情牌”,延伸引才工作触角,积极与本地在外人才沟通联系,在重要节假日给不同领域英才送温暖,在不同城市建设在外人才驿站,在高校开展各类宣传推介活动,打出“求贤若渴”的名片,蓄足后备力量。
慧眼识才、良方聚才,还要“用”活人才。要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推行“人才 基地 项目”模式,并设立专项乡村人才经费提供资金保障,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引导技术、资金、科研资源向农业农村汇聚。要注重成果转化落地,把“智力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发挥专家团队优势,不断转化科技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基因。
“用”活人才,还要发挥乡村人才在引领文明乡风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把新思想、新理念、新风尚带到广大农村,在移风易俗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在完善村规民约方面充分发挥智囊作用,对已有的村规民约要不断完善,充实符合新时代的新要求,同时通过举办讲座、播放视频影像等多种形式,对村民开展道德教育,提升村民文明素质,持续推进乡风文明。